“离婚冷静期第20天涌融优配,我们决定不离了!”上海63%夫妻撤回离婚申请,背后的抉择与重生
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4年年底,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婚姻家庭报告》掀起社会对婚姻话题的热议:离婚冷静期结束后,主动撤回离婚申请的夫妻比例从2021年的41%攀升至58%。
上海市政府官网同期发布的婚姻登记数据更令人欣喜——2024年上海离婚冷静期撤回申请比例高达63%,超六成的夫妻在法定30天冷静期内选择暂停离婚程序。
民政部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据显示,冷静期制度覆盖的协议离婚案件中,“撤回申请”已从初期的“非常态”变为当前的“新趋势”。
“冷静期第×天”的提示不再是离婚倒计时,反而成为夫妻重新审视关系的时间刻度。
01
冷静期的日与夜:民政局里的徘徊与转身
2025年清明节后第一天,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深圳福田区婚姻登记处的玻璃窗,42岁的中学教师周敏被丈夫陈立龙拽到了服务窗口。离婚协议上“房产归女方,孩子随母生活”的条款被红笔圈得格外醒目。
面对工作人员的轻声询问,周敏的眼泪突然决堤:“上周还说要一起给女儿攒报班费的……”原来,陈立龙投资失败的消息在亲戚间传开后,双方父母的指责让本就紧张的夫妻关系雪上加霜。
陈立龙拿到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却突然紧张地扯了一下纸,问:“如果后悔的话,复婚就行了吧?”在登记员解释了离婚冷静期内可以撤回申请后,他“哦”了一声,快步走出大门。
下午1:30涌融优配,从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回来,“90后”夫妻陆洋和王雨桐对着两份财产清单反复计算:学区房的贷款余额、新能源车的折旧率、宠物狗的抚养费。
“这是冷静期第20天,初步意向是房归我,车归他。我发现离婚后,每月居然要多还2000元房贷。”王雨桐坦言,离婚冲动源自一次激烈争吵,在气头上递交了离婚申请。冷静下来后,她意识到一直以来轻视了丈夫对家庭的贡献,现实考量也逐渐取代了情绪主导。“还有10天,我们打算先不去(民政局),等彻底想明白再看吧。”王雨桐对她的律师说。
下午5:00,浙江温州乐清婚姻登记中心已经下班,吴明远和妻子看着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页面上的“离婚申请记录”同步变灰,这意味着他们的主动撤回离婚申请办理完结。
这对结婚30年的夫妻,在冷静期内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责任觉醒”:父亲突发心肌梗死让吴明远意识到,妻子多年默默承担的不仅是家务,还有家族上下三辈的情感连接重担。
“她发现我出轨后去我单位大闹,我的脸都丢尽了……但亲戚们逢事只喊她不喊我,医生护士甚至以为她是我爸的女儿。”冷静期里,吴明远开始反思,“网上有一句话,说婚姻是恩义与共的协奏曲,我还是不能当忘恩负义之辈。”
02
照见裂痕与微光:数据背后的婚姻计算
2024年,上海市离婚冷静期内撤回离婚申请12540对(包含主动撤回离婚242对及到期后未办理离婚12298对),相比2021年,这个数据上升了20.58%。
作为人口多元、城市化水平高、数据透明度高的超一线城市,上海的离婚数据足以反映高城市化地区的婚姻趋势,具有样本代表性;又因区域内人口社会观念开放、经济因素体现明显,上海的离婚数据也具有先行指标意义。上海的离婚冷静期撤回率近5年呈现20.58%的增长趋势,甚至可视为全国未来婚姻趋势的参考数据基础。
这样的场景也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婚姻登记处发生,这些数字背后,是当代婚姻关系的深刻演变——冲动离婚的闸门被法律按下暂停键后,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本质并付诸行动。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离婚申请19419对,离婚冷静期内撤回离婚8175对,撤回率42.10%;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申请离婚1113对,离婚冷静期内主动撤回离婚14对、离婚冷静期到期后未办理离婚456对,撤回率达42.23%……从公开发布的可查地市民政数据可见,这股“离婚撤回潮”隐隐有席卷全国之势,它的出现不仅因为法律制度对冲动或不理智离婚的制衡,更折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价值的重新锚定。
上海市妇联曾统计,通过冷静期辅导介入的夫妻中,33.6%接受婚姻咨询后放弃离婚涌融优配,其中90%认为冷静期的调解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但数据背后也暗藏隐忧,北京朝阳区某不愿具名的调解员透露:“冷静期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离婚备考期’,他们在一个月内,收集财产证据、咨询律师,若对方不同意离婚,直接在冷静期冲刺诉讼离婚。
还有人在这30天里转移财产,盘算怎么样让对方‘净身出户’,甚至有女性在这期间遭受家暴或比以前更严重的‘冷暴力’,面临更高的人身安全风险。这表明,单纯的时间缓冲无法解决结构性矛盾,制度是好的,但它所带来的‘冷静价值’,需要配套的社会支持才能真正显现。”
离婚群体的年龄分层数据更揭示出代际差异:“80后”夫妻撤回率最高,也许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婚姻的社会完整性;“90后”“95后”撤回率也不低,但年轻群体在撤回后6个月内容易再次申请离婚,形成“冲动——后悔——再决策”的循环。
如何应对离婚冷静期内产生的这些新问题?其实,离婚冷静期的存续本质,应该是“婚姻稳定”与“离婚自由”的价值平衡。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在保障家庭功能的同时,避免对弱势方造成二次伤害,是立法者优化制度的核心命题;对公众而言,理解离婚冷静期的法律边界的同时,要善用调解、诉讼等替代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离婚冷静期应在法治框架下运作,不应成为束缚自由的枷锁,它是理性选择的“助推器”。“冷静”不是“冰冻”,而是在全程透明、公开公正的前提下,保障双方尤其是弱势一方的基本权利。对普通离婚申请设立冷静期,对家暴等特殊案件开绿色通道,协助快速离婚,应该成为离婚冷静期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离婚冷静期制度并非中国首创,其制度雏形早已在国际社会萌芽生长。
30年前,英国颁布引入了反省与考虑期制度的《英国家庭法》,规定夫妻双方在申请离婚前,必须先参加信息会议才能作出婚姻破裂证言。会议旨在为双方提供有关离婚及财产经济事务潜在问题的信息,并为他们提供会见婚姻指导顾问的机会。法院收到婚姻破裂声明后,当事人在申请离婚令前,需经历至少9个月的反省与考虑期;若子女中有不满16岁的,最短期限则延长至18个月。
2008年,韩国实行“离婚熟虑制”。该国的婚姻法规定,当事人考虑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经过半个月或一个月的熟虑期后,准予离婚;诉讼离婚则在一个星期的熟虑期并且接受专家调解后,进入诉讼程序,采取破裂主义(如果婚姻破裂就应允许其离婚)判决是否准予离婚。不过女性或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暴力、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等紧急情况时,可向法院申请缩短或免除“离婚熟虑期”。
韩国规定协议离婚需经过3个月熟虑期,其间必须完成至少2次家庭关系咨询;法国的考虑期长达6个月,其间夫妻需接受法官指定的婚姻指导。
03
重生与加固:“废墟”上的婚姻修复
对比“熟虑期”“考虑期”,中国的离婚冷静期制度展现出独特的社会治理思维,创新在于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过去,妇联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常常会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但近年来,这一困境已迎来了转机。例如江西省宜春市各级妇联主动融入当地综治中心平台,依托其“一站式”治理优势,建立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构建起“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联动”的维权新机制,为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夫妻提供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帮助。
据宜春市万载县妇联主席李勇燕介绍,县妇联牵头组建“万家和”婚姻家庭志愿服务队,进驻县民政局离婚登记处进行离婚调解,150名志愿者由县妇联全体班子成员、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组成。2024年5月以来,共为440对夫妻做离婚疏导调解,其中和好、暂缓离婚80对。
“他们不是又爱上对方了,而是突然明白,离婚可能让他们失去生命中最稳定的协作伙伴。”“很多申请离婚的人都是一时冲动,他们其实还没准备好重新开始另外一段人生。”志愿者们在接触处于离婚边缘的人群后,有了这样的认知。
“因生活琐事、子女教育等引发矛盾的夫妻相对容易调解成功或撤回申请。有些夫妻确实是不懂得教育孩子、不会与家人沟通相处,这些小事情往往演变成婚姻关系的恶化,急需专业人士与机构组织进行指导。”李勇燕表示。
民政、法院、妇联、社区等多方努力,在促成调解、挽救婚姻方面的成效显著,切实改变了许多家庭的走向。而从专业心理视角来看,这些数据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动因,影响着夫妻在离婚冷静期的决策,决定着他们是继续还是回头。
离婚群体在婚姻中的“责任觉醒时刻”,往往伴随着对人生意义和对婚姻关系的重新思考。心理咨询师肖雪萍认为,大部分夫妻会考虑到离婚对孩子的影响,而在离婚冷静期内重新审视婚姻、解决现实矛盾、尝试修复关系。
此外,曾经良好的感情基础也会让夫妻在离婚冷静期重新燃起对婚姻的不舍。同时,有过错或更不愿意离婚的一方在离婚冷静期努力改变行为,给另一方带来希望,促使他们撤回离婚申请。
“如果夫妻想让婚姻账户恢复收支平衡,首先要真诚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不足,向对方道歉,并表达努力重建关系的愿望。在这之后,双方需增加单独共处时间,回忆恋爱和结婚初期的美好时光,以及共同克服困难的时刻,以此加强情感连接。互相道歉也是关键环节,且要发自真心,多次为伤害对方的事情道歉而不是一带而过。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肖雪萍说。
离婚冷静期中撤回离婚申请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对婚姻的认知重构。当越来越多的夫妻在离婚冷静期内开始讨论“如何做更好的合作伙伴”而非“如何分割财产”,当“婚姻修复”成为比“快速离婚”更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制度的意义已不仅是降低离婚率,更是在高速变迁的社会中,为亲密关系锚定新的价值坐标。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已于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国家实行结婚离婚登记“全国通办”。新条例在坚持《民法典》第1077条规定的“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了反拐卖与反家暴干预机制,为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当法律的冷静期与人心的温度相遇,婚姻这个古老的社会单元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新的可能。
(文中除刘辉、李勇燕和肖雪萍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